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天子使臣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如果阿早能够成为这种可以留名千古的名将……只要是想想,李曦就兴奋,因为那是自己的弟弟呀!

    当然,他也知道,要成为名将,要想借机在那场残酷的战争中崛起,绝对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事情,甚至于还要冒着丢掉姓命的危险,但是他觉得,既然自己已经知道了历史上肯定会有这么一场灾难和机遇并存的大事要发生,难道能因为可以因为要冒一些风险,就那么轻易地放弃了吗?

    他的答案显然是不可以。

    才十二岁,就把李早这只小雏虎送进军营,按照李曦的说法,这叫逼虎长大。

    把李早送走之后,这才刚刚消停了没几天,李曦正在准备着要请老师周邛替自己上门求亲下聘,然后还策划着等婠儿过门之后,自己就正式的纳了杨花花,但是还没等他的计划开始落实,晋原县衙内,就已经迎来了天子使臣。

    李曦的品阶,自然够不着给他下圣旨的程度,按说即便有事,充其量吏部下一纸公文足矣,但奇怪的是,这一次来到晋原县衙的,居然是一位宫里的小黄门,偏偏这小黄门此来,竟然只是传达口谕,并没有任何调令。

    口谕有三,第一,着免去李曦从九品上晋原县主簿一职,并无其他任命;第二,着李曦由晋原县县学生员,改入长安国子学生员;接到口谕之后,五曰内必须动身。

    就这么一道口谕,简单干净。

    宣谕完毕,那小黄门被人带下去休息了,这里李曦和杨钊面面相觑,而裴俊和江安则毫不掩饰欣喜之情,与他们相比,郑爽脸上的阴晴不定反而算是不错了。

    一道口谕,直接把李曦的官儿给罢免了,虽然他身上的散官之阶还在,但是毫无疑问,散官是无权的,充其量就是每个月支领一些俸禄罢了,几乎没什么太大的用处。

    反倒是李曦居然莫名其妙给“转学”去了长安国子学,在他们这些不知情的人眼中,很是有些诡异。

    而这个时候,尽管把他们的反应一一记入心中,但是李曦显然还没有什么心思去管他们,尽管当初他心里早就已经做好了有可能会面对这种非但不升官反而会被罢官夺爵的准备,但是当这个结果突如其来,李曦还是不由得有些举止失措。

    过了好久,一直到带着口谕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李曦才逐渐回过神来。

    把这道口谕翻来覆去的仔细一思量,他开始渐渐地回过味道来,虽然这一道口谕夺了自己的官职,但是很显然,玄宗皇帝并没有准备问罪于自己,相反的,他居然还通过让自己“转学”到国子学这么一个方式,把自己调到长安去了。

    那么,这位玄宗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考察?或者……把自己弄到长安去再收拾?

    仔细想想,估计十有八九还是以考察的面居多。毕竟人家是皇帝,如果真是因为那一道奏章而恼了自己,想把自己处置了还不简单,哪里需要绕这么大一个弯子。

    果然,就在李曦趁着现成的,把自己负责的公务一一整理了出来,去到县令大人郑爽的房间里一一交接干净,又约好了改曰相聚的时间之后来到蜀州刺史衙门,把天子上差带来的口谕跟周邛和柳博一说,两个人的反应也是众口一词——这不是贬官!

    虽然也谈不上升官,但是显然,李曦那个奏章并没有触怒当今皇帝陛下,而按照那份奏折的分量和犀利程度,只要不是触怒,事情就大有可为!

    尤其是李曦去的这个国子学,可是大有讲究。

    国子学,隶属于国子监治下,专门负责招收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为生员的学校,乃是整个大唐绝对的最高学府。

    免了李曦的官,却把他“转学”去了国子监,这里头到底有何深意,大家都猜不到,但是很显然,玄宗皇帝陛下既然这么做,必然有他的道理在里面。

    因此想了想,周邛便道:“既然陛下急着召你进京,想必不是单纯的让你去国子学读书那么简单,唔,回头你到我家里来,我写封书信你带去,到了长安之后到九龄公的府上拜望一番,想必他能给你些主意。”

    李曦闻言点头应是,然后,周邛沉吟了半天,才又道:“其实想想,若是因为你一道奏章,就直接擢升你入朝为官……那才不像是咱们今上了,反倒是眼下如此这般,唔,甚好,甚好,子曰啊,虽然只有五天时间,但是家里的这一切事情,你都要妥善交代一下。其他的倒不必担心,有为师和柳公在此,想来你虽然走了,却也没人敢动你的生意。”

    李曦闻言刚要点头,却听他又笑道:“只是,你和柳家小姐的喜酒,却是不可避免的又要推迟了。”

    当下李曦闻言,也只好报以苦笑。

    从刺史衙门告辞了出来,外边阳光依旧炽烈,但是李曦的心里却是渐渐地就安静了下来。

    仔细的把这道口谕想了又想,再结合自己对玄宗皇帝的了解,他心里便渐渐地开始明白起来:李逸风至今滞留长安未归,想必他还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被撤职了之后“转学”国子学这件事情,也就是说,玄宗皇帝虽然已经把口谕都下到蜀州来了,但其实长安那边却是无人知道的,否则的话,李逸风便回不来,至少也会送个口信回来。

    这么说来,那道奏章肯定是已经被玄宗皇帝给压下了,并不曾给什么人看。但即便是做了他有可能只是为了不想惊动朝廷中的大臣,尤其是那些节度使们的假设,只从他并没有大发雷霆的直接给自己来个罢官夺爵之后永不录用就知道,他没有生气。

    而他现在又是这么急着要召自己到长安去……这么说,有戏?

    (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